用餐时间:2016/02/04
全台湾最难订位的RAW,光是餐厅亮眼的设计就勇夺国际4大建筑设计奖。
2/29更新:RAW以黑马之姿首次入榜「2016年亚洲50间最佳餐厅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 2016」荣获第46名
进门最醒目的「云朵」是主厨江振诚Andre在RAW所代表的”CRAFT & NATURE” 哲学中最满意的设计。
台湾师傅工艺精湛的巨型南方松流云,流露出沉静优雅氛围。
全手工製作、不上漆或加工处理的工作檯,一切跟随自然。
不仅製作难度高,吊挂难度亦是。
大量重覆使用的木材流线设计,在空间中相互呼应。
就连开幕前临时加上关于「Kitchen」文句的混凝土墙,都暗藏着木纹。
整篇文字也在暗喻着厨房不仅是一个煮饭的地方,还蕴含了梦想及创意。
而RAW的类型则介于高档餐馆及小酒馆之间,带来法国「Bistronomy」的概念,属于新型态的套餐餐厅。
讲求随性的生活态度,并结合美食、创意及在地人文演绎台湾味。
桌数少因此空间宽敞,加上灯光柔和,用餐气氛轻鬆自在。
旅居新加坡的主厨江振诚Andre,2006年受Discovery频道选为「亚洲10大最佳青年主厨」,
更被《TIME》杂誌两度讚誉他是「印度洋上最伟大的厨师」,并获选为「全球最佳150位名厨」。
江振诚之所以回来台湾,是因为他一直以身为台湾人为傲,觉得台湾有很好的潜力去面临很多挑战,只是没有这样的机会和舞台,
所以希望留一些东西在台湾,也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希望在有能力的时候,为台湾创造一个舞台,透过 RAW 让国际更了解台湾。
RAW大量食材皆选自台湾本土,江振诚早在一年多前就已在台南準备食材计画,期许用我们所熟知的食材走向国际。
座位的右方隐藏式抽屉一拉开便是一体成型的设计,
里面有菜单以及当晚会用到的所有餐具,单页菜单也印上许多食材的图样。
这时间去,恰好是2016年一月13号开始的Winter Menu $1850/人,主题是怀旧、记忆中的好时光。
菜单上只简单印上食材名称,不譁众取宠地想些引人入胜的华丽菜名,以最单纯的样貌面对消费者。
从左到右为一道菜,共有八道菜,也正因为只有食材名称因此更让人引颈期盼上桌时的餐桌风景。
此时店员轻轻地浇水在桌上的浅盘白色物体,桌上的湿纸巾便蓬蓬地竖立起来。
接着亲切询问看完菜单是否有什幺食材不吃,可协助请厨房更换。
RAW提供的矿泉水及气泡水都是整瓶全新需另外收费,我只习惯性地回应说我可以先看看酒单吗?(毕竟吃饭我是佐酒多于喝水)
店员便直接说:「那就是今天不开瓶装水只需要一般的水啰?」就走去用透明容器倒了一瓶温热的水帮我们斟好放桌上,再递上酒单。
第一道是炙烤过的生蚝佐以用来做西米露的西谷米,真是绝妙的鬼点子!
酱汁清爽微酸又有粒粒Q润口感,搭配海藻及鲜美的生蚝,啊~滑溜入口又不会太生冷,适合当晚的雨夜。
摆盘上除了石头也以贝壳类做为点缀,与生蚝有整体性搭配。
旁边是男友不吃生蚝换来的燕麦脆饼夹花椰菜慕斯,(放在同一盘我以为也是属于生蚝的一部份,吃到最后一口才分他……)
薄酥脆饼夹着鹹香的花椰菜幕斯也不赖,但敢吃生蚝的话当然还是要吃生蚝才过瘾!
第二道在餐前便已事先询问顾客生鱼片敢吃吗?让爱吃生鱼片的我很是期待!
端上桌时看到一片片边缘炙烤过的雪白薄片还来不及反应,店员旋即快手淋上乳白酱汁。
原来RAW的生鱼片并非日式手法切长型,掩藏在筊白笋薄片下的是新鲜的方块状青魽,
酱料则是海鲜腌酱,调味及做法类似Ceviche,鹹中略酸挑逗味蕾甦醒。
有趣的是大黄瓜分别作成两种型式,
既有深绿色如果冻入口即化的口感又有浅绿色那保留原形的新鲜爽脆,开胃得很。
筊白笋厚薄一致,在这道前菜便见到细腻刀工及料理的精緻度。
同样地,店员也会在餐前亲切询问是否要加点麵包$150,我耳闻RAW餐点份量精緻就顺口答应了。
没想到稍微拨开麻袋,那比我脸还巨大的法式乡村麵包超乎想像,还真是足以填饱肚子!
附上的乳白奶油细滑绵密,还有燕麦及巧克力粉,沾食脆软兼具的烫手麵包品尝挺好,
只是不敢贪吃就怕占胃,后来果然得以打包收场。
饮品部份当天没喝红白酒,选了我最爱的调酒MOJITO$350,
因为不供应啤酒,嗜啤酒的男友因此失落,于是我们分别点了原味(莱姆)及百香果口味。
RAW的调酒水準极佳,MOJITO符合个人喜好,满杯的薄荷叶、碎冰,酸甜度及酒精感平衡,百香果也是不吝啬的给,
加上音乐轻快当下如同在酒吧消费,价位自然觉得合理。
第三道菜一上桌就是扑鼻的香气直冲脑门,好熟悉的味道啊!
一问之下果然漫天狂洒豪气盖满整盘的就是我最爱的七味粉,体积略小的胭脂虾则剖半与淡菜製成的酱料拌炒置底,
再铺上酥炸过的天使细麵,整体口感偏浓郁鹹重,要说这是道下酒菜可不为过,店员也建议剩下的酱可搭配麵包。
接着店员拿来一篓地瓜,我忍不住笑了,底层是一堆木材,地瓜则包覆一层红土,
店员解释这道菜是以焢窑的概念呈现,地瓜还有抹上香料去烤,使其更有香气,
瞬间也让我回想国小时在空地焢窑烤地瓜的童年回忆。
我啼笑皆非地问该不会就要这样吃吧?店员于是莞尔答覆:「不会,我们会帮你们剥好再上桌。」
不到一分钟菜色迅速上桌,这才知道店员前面铺的梗都是为了这道料理,
处理好的长型地瓜在灯光下闪着金黄色泽十分诱人,上面铺满了炸过的荞麦,吃起来很像米香。
而菜单上的乌鱼子特别用引号标示起来,店员又走过来解释,其实它很像乌鱼子但不是真的乌鱼子。
瞬间觉得充满疑惑,最后答案揭晓,竟是鹹蛋黄!
维妙维肖的金黄薄片边缘还有炙烤过的痕迹,根本几可乱真呀!
舌头很诚实,大脑反映果然是凝固的鹹蛋黄。
酥脆的荞麦与鬆绵的地瓜是两极化的口感,既酥又绵、同时兼具地瓜的软甜、鹹蛋黄的沙质口感与荞麦的鹹香,
挖到中间还暗藏爆浆的鹌鹑蛋黄,恰恰与上头的「乌鱼子」相互映衬,十分精采!
下一道汤品上桌乍看之下还以为湿纸巾铺在盘底,
原来是薄可透光的中卷被利刃整齐刻划了数痕仍紧密相挨,直到淋上昆布高汤才有活力的伸展蜷曲了起来。
捲起的中卷成长条状,像极了麵条,
不只外观像,咀嚼时也像极有弹性劲道的手工麵,只是鲜味满溢透露了它来自海洋的本质。
细小的绿叶是洋当归,齐咬下会有淡淡当归香气。
为配合不食海鲜的顾客,
餐厅则準备了一个大头菜结球莴苣清汤给男友,素雅味淡。
收拾走汤盘,店员走近说接下来要带领我们品尝猪油拌饭。(对,不要怀疑就是这幺本土的食物没错)
只见温热的白色瓷盅环绕着乾稻草,顶上则架着木汤匙,十足农味。
上盖一掀开,袅袅热气及肉味油香同时飘散,这道特点在于用了三种台湾米以及自製猪油。
搅拌时还感觉得到米粒带着微微的焦香锅巴,猪肉丁则使用偏肥的五花肉,酥脆表皮及滷透软嫩的脂肪是让人又爱又恨!
更聪明地混入了些许蕈菇画龙点睛,增添香气、口感及降低油腻感。
数道吃下来果然符合怀旧主题,叫人不禁讚叹这才是真正结合在地食材、本土情感却又玩出新意的表率啊。
当天主菜是鸭肉,使用的是台湾鸭,没有特别强调外来品种。
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配角则为烤青蒜,豆酥烤青蒜已切段方便食用,嚐来丝丝香甜且入口即化,和鸭肉绝搭。
鸭胸的表现不俗,肉质粉嫩可单食或佐以一旁的新鲜菠菜叶及洋葱丝,
唯独菠菜煮薏仁表现平淡,倒是没有得到个人喜爱。
最后的甜点是充满惊喜的释迦冰淇淋佐白木耳组合,
一含入质地软细的冰淇淋就迸发出浓浓释迦香,不用辛苦剥皮吐籽也彷彿在大吸释迦果肉般。
旁侧的佛手柑冰沙亦让人觉得玩味,柑橘调香味及口感乾爽的冰沙衬以底层暗藏的渍杨桃薄片,有趣极了!
其中还有白色及透明小方块分别是柠檬幕斯及爱玉,直到收尾的甜点都还是手法细腻,用心及惊艳程度着实让人难以忘怀。
甜点还未品尝完,店员又送上菜单没有的隐藏版甜点费南雪,
迷你的费南雪有着浓厚碳香,是用店里的龙眼木烧烤出来的,香酥微甜带着成人般的焦苦,不禁心想若再来杯咖啡肯定更完美。
我很喜欢这次的Winter Menu,有机会还是希望可以再来品尝!
只是RAW的订位系统确实为人诟病已久,还是得靠有力人士帮忙或使用团体订位才较有机会成功。
info.
RAW
地址/ 台北市中山区乐群三路301号1楼
电话/(02)8501-5800
营业时间/週三~週日 11:30 ~14:30/ 18:00 ~ 22:00 (週一、週二公休)
FB/https://www.facebook.com/rawtaipei
网站/http://www.raw.com.tw/